醫(yī)療器械產品近年來同質化明顯,隨著醫(y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整體市場競爭愈加激烈,行業(yè)或將迎來“大洗牌”。廠商紛紛意識到醫(yī)療器械的售后維修服務正逐漸成為下一個風口。
國內醫(yī)療器械售后維修市場容量近1000億,近8成市場份額被生產廠家占據,第三方醫(yī)療器械維修公司占領剩余2成市場。醫(yī)療設備廠商由于掌握核心技術、關鍵零配件等資源,在醫(yī)療售后維修領域掌握主動。
2016年2月起“18號令”《醫(yī)療器械使用質量監(jiān)督管理辦法》開始實施,明確了第三方售后服務公司在承擔醫(yī)院設備維修保養(yǎng)工作時的合法地位,從產業(yè)頂層設計上打破了原裝廠商的壟斷。
在當今醫(yī)療設備的維修工作中,因技術不對等性,存在著兩種不合理現象:一種是技術的價值不被承認和認識,過度貶低技術價值;一種是技術被壟斷,無限夸大技術價值而謀取暴利,導致設備售后服務矛盾突顯。
醫(yī)療設備的有些廠商,為了獲取更多的商業(yè)利潤,想方設法、變換竅門,過度夸大技術和時間的價值性,并且壟斷著這一技術行業(yè)。
主要表現為:
一、廠商在安裝設備時,應該提供卻沒有提供設備維修技術資料、設備安裝軟件、設備軟件維修密碼等;
二、維修配件專用化而不能通用,并且不提供維修配件;
三、上門維修,要求醫(yī)院先付多少多少的工時差旅費,檢查后,技術服務費(維修費)或配件費另計;
四、設備維修的級別:以前一般是元件級維修(更換元件),較少有板件級維修(更換電路板),絕少有部件級維修(更換部件)。
而現在的各大廠商,根本不可能進行元件級維修,并且基本不進行板件級維修,而是想方設法、變換竅門地進行部件級維修(更換部件)。
比如說:
1.飛利浦SMIDigitalDiagnost2.0型DR攝片機,報束光器有故障。查為束光器內控制電路板損壞,與飛利浦廠商聯系,他們不更換該電路板,而要更換整個束光器,價格是20萬元;
2.GESenographeDMR+型鉬靶乳腺機,開機顯示S04號錯誤代碼,提示為沒有檢測到CR片盒架,查為安裝CR片的片盒架內控制電路板上的一個存儲有軟件的集成塊因濾線柵控制線圈損壞而損壞,與GE廠商聯系,廠商提出要更換整個CR片盒架,要價25萬元;
3.西門子AXIOMARISTOSFX型DR攝片機出現平板與球管不能自動跟蹤故障,查為控制平板立柱升降的控制模塊損壞,與西門子廠商聯系,廠商提出要更換整個控制模塊,要價8.5萬元;
以上幾個例子,都是廠商壟斷技術,想方設法的只給醫(yī)院更換部件(部件級修理),基本不更換電路板(板件級修理),更不要說更換元器件(元件級修理)了。
第三方醫(yī)療設備維修公司的興起
那么,第三方醫(yī)療設備維修公司是怎樣化解這一矛盾的呢?顯然是以價格取勝,而且還要做到優(yōu)質服務。
主要表現為:
一、具有比較過硬的電子維修技術,盡量做到元件級修理,更換通用元器件,降低維修材料成本;
二、和各大廠商工程師交朋友,獲得技術和配件支持,因此擁有某些技術和配件的優(yōu)勢,維修成本可大幅降低;
三、掌握廠商設備維修軟件密碼及系統軟件的修復能力;
四、與廠商進行友好合作,購買授權協議,成為廠商的代理維修商;
五、屬地化服務,路途較短,響應速度較快,差旅費用較低;
六、長期專業(yè)化工作,積累了強大的技術資源和配件資源。
由于第三方具有以上這些優(yōu)勢和變通方法,因此,在醫(yī)療設備維修行業(yè)中不僅方便快捷通融,而且經濟實惠互利,為院方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我們僅以以上所舉3個實例的維修結果來說:
1.飛利浦DR攝片機報束光器有故障一例,查為束光器內控制電路板損壞,由第三方購買更換,收費7萬余元,為醫(yī)院節(jié)約10余萬元;
2.GE乳腺機不能識別CR片盒架一例,廠商要價25萬元,院領導非常生氣,放出狠話,寧愿報廢,也不愿花這筆巨款。后由第三方購買存儲有軟件的集成塊,更換上和修復濾線柵控制線圈后,成功修復,收費不足5萬,而且包括移機和保修壹年,為醫(yī)院節(jié)約20萬元;
3.西門子DR攝片機平板與球管不能自動跟蹤一例,由第三方檢查為控制平板升降的控制模塊內的兩個驅動場效應管和軟件存儲集成塊損壞,購買該軟件存儲集成塊,成功修復,收費4萬余元,為醫(yī)院節(jié)約4萬余元;
上述實例說明,第三方公司從技術、價格、時間、靈活機動性等方面都比較具有優(yōu)勢,越來越獲得院方的認可,通過市場競爭,第三方醫(yī)療設備維修公司(就醫(yī)療設備而言,醫(yī)院為第一方,廠商為第二方)應運而生,逐步介入了醫(yī)療設備維修行業(yè),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因技術不對稱壟斷造成的售后服務矛盾,逐步在醫(yī)療設備維修行業(yè)中占有了一席之地。